
2022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考研要考什么
2021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2022研究生考试即将开始,2022考研备考正在进行。今天,高顿院校库的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2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考研要考什么的内容,相关专业情况也可咨询高顿院校库考研老师,高顿考研老师竭诚为大家服务。
2022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考研要考什么?
一.考试要求
着重考核学生对地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地理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
二、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30)地理学基础
三、考试内容:
1、自然地理:(1)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内容与应用、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基础、自然地理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输、及其地域分异规律;(2)部门自然地理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涉及地貌、海洋和陆地水、土壤地理、生物(植物)地理;(3)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人文地理:(1)人文地理学导论,主要包括人文地理学的四类研究方法;(2)人文地理学的部门地理学,主要涉及人口地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政治地理、文化地理等。
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地理信息技术;(3)地理信息空间分析;(4)遥感原理;(5)数字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6)定量遥感;(7)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4、自然资源:(1)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相互作用;(2)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与地表过程,主要涉及水循环过程、元素循环过程、生态过程等;(3)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与生物资源等)的时空分布格局、形成机制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5、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及灾害系统;(2)自然灾害形成过程及成因;(3)自然灾害风险评估;(4)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6、全球环境变化:(1)气候学,主要包括气候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气候变化,主要涉及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原理;(3)动力气象基础。
四、参考书目: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以上,就是高顿院校库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考研要考什么的主要内容,高顿考研与大家携手风雨,砥砺前行。更多2022研究生考试方案,考研方法,2022考研备考问题,请各位同学持续关注高顿院校库。相关考研考试问题,也可咨询研招网考研老师,高顿考研老师竭诚为大家服务。
相关推荐
2G考研历年题库资料+复试资料包!(全年备考,直接下载)
2022年考研资料(网盘合集版)
2022年考研精选全攻略备!人手一份,限免领取!(资料包直接下载)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5月的考研是同等学力申硕联考吗
5月的考研是同等学力申硕的联考。
5月的考研是同等学力申硕的联考,是在职考研的方式之一,该方式入学门槛较低,后期所获学位证书国家认可,学信网可查,颇受在职人员青睐,报考人数较多。
5月份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大学是在职研究生,普通的大学成教学院都可以报名。按照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硕士研究生考试分为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两种。
申硕统考时间
获得同等学力申硕课程班结业证书者达到学士学位满3年或已获得硕/博学位的条件,自愿报名参加申硕统考。考试时间:
1、5月同等学力申硕统考举行时间一般为5月倒数第2个星期日。
2、上午科目考试时间9:00-11:30,下午14:30-17:30,北京时间为准。
申硕统考科目
一、外语英语
1、口语会话:1分x10题=10分,要求能用英语进行日常口语交流,正确理解英语口语中常见的习惯用法等。
2、词汇:1分x10题=10分,掌握约6000个英语词汇和约700个常用词组。
3、阅读理解:1分x25题=25分,要求能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读懂一般性题材的文章、广告等应用性文本和博客及跟帖等互动形式的阅读材料。
4、完型填空:1分x10题=10分,英语语法与阅读理解能力综合考试题型。
5、短文完成:1分x20题=20分,要求在理解短文和语言段的基础上完成两项任务。
6、英译汉:共10分,要求把一段10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翻译成汉语。
7、写作:共15分,按照话题和提纲的要求用英语写出1篇不少于150词的短文。
院校未明确要求考英语的情况下,考生能在俄语、日语、法语、德语当中4选1来替换英语,部分院校要求英语、俄语、日语3选1。
二、学科综合
1、考查内容:按照一级学科进行全国统考,例如:教育学考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学考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2、学科综合科目覆盖哲学、经济学(含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生物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地理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和中医硕士专业等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