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着重研究型教学,培养具备宽厚的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地学基础,掌握大气科学特别是应用气象学理论,能从事应用气象教学和研究,胜任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小气候和设施环境控制、大气探测与天气预报、应用气象业务、全球气候变化与荒漠化防治、防汛抗旱与农业减灾、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有关领域科研、业务与管理工作,具有研究潜力、创新能力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扎实严谨的科学理论素养和动手能力训练,使毕业生具备大气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两方面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突出农业气象学和生态气象特色,掌握大气探测、天气预报、气候评估理论与方法,熟悉农业与气象仪器应用、环境监测调控的原理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具有从事气象业务、应用气象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及管理能力。应用气象学专业与国内外相关单位特别是气象系统有广泛联系,是本校具有较高升学率和就业率的专业。
大气科学类是受社会关注的高新科技专业,应用气象学专业是大气科学应用和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大气科学类重要分支学科。应用气象学专业主要研究天气和气候与城市、农村及各个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也研究气候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对策,根据大气科学原理和大气探测结果进行针对各产业的专业天气与气候预测、灾害预警、评价和服务,旨在充分利用有利天气和气候资源,减轻天气气候灾害对农业及其他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天气和气候影响着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的科学热点之一,也是国际关注的焦点。应用气象学专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应用气象学专业已有50多年历史,是中国农业气象教育的发源地,已培养本科生1 100多人,研究生160多人,毕业生在国家气象和农业行业科研、教育、业务和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学科现有3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点,在职教师中有4名教授、5名副教授、1名讲师,7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十一五”期间主持和参加国家支撑计划课题6项、“863计划”课题4项、“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行业公益(气象)专项5项,其他省级、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十余项,科学研究经费1000多万元。2000年以来主持和参加的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3项以上,在国内高校应用气象学尤其是农业气象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中具有重要地位。
主干课程: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农业气象学原理与方法、应用气候学、小气候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生态学、应用气象统计与数学方法、应用气象业务基础、应用气象学专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气象学、计算机模拟方法等。
中国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后可在气象、农业部门和大学从事天气及应用气象领域的业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可在水利、高新技术企业、民航、军队、其他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气象业务、农业设施环境调控、环境保护、防汛抗旱与农业减灾、农业区划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军事气象等工作,近五年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大气科学在职研究生就业方向有哪些
一、就业方向
大气科学在职研究生就业方向宽广,因此,报读人员的选择性较多,具体如下:
(1)各地气象局和海洋局:气象局是大气科学专业最对口的就业单位,主要从事天气预报、理论分析等工作。
(2)空管局、航空公司、机场:报读人员可进入各地空管局、航空公司和机场从事短期天气预报工作。
(3)农业、环境、电力等行业:进入这些行业从事天气状况的理论分析、预测等工作,并指导农业生产、增雨作业以及污染防治、能源开发利用等工作。
(4)金融、互联网行业:有少部分大气科学专业还可以进入与大气、环境等相关的金融投资公司,从事行业分析预测工作。
(5)大气科学专业可以在政府、事业单位从事天气预报、区域环境监测、气象评估、卫星监测等工作,也可以在航空航天类企业从事气象观测、工程技术等工作。
二、就业前景
大气科学主要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研究对象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日常预报天气、进行气象监测、针对不利天气(如:暴雨、暴雪、沙尘暴)进行人工干预调节等,对人类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后期又被用来指导农事活动,如工农业生产活动,军事活动,航海、航空、航天活动,以及对海洋、冰川、高原、空间等考察的发展,都为大气科学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推动着大气科学的发展。
上文便是大气科学在职研究生就业方向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该专业就业方向多,就业前景客观,感兴趣的学员可以查看大气科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选择心仪的院校报考,如有疑问可咨询本站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