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Zbk765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考研方向和学校

Zbk7655 06-10 17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考研方向和学校摘要: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考研方向和学校考的是一些简单的,其实不难,以前我也以为很难,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以前学的好就不用怕啦,及格分么稳拿,(你中专学的,大专学的就占70%啦,还有一些就...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考研方向和学校

考的是一些简单的,其实不难,以前我也以为很难,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以前学的好就不用怕啦,及格分么稳拿,(你中专学的,大专学的就占70%啦,还有一些就是实践呢啦。你不用怕的,把以前的课本翻出来,多看看然后再看看一些课外的就行啦。)

主要课程: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查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属于管理类的专业,和我们平常所说的信息专业不属于一类

你可以继续往这方面发展(还是信息管理),以前不怕找不到工作。比如银行啊,什么地方的都会来找你的。但是要研究生出来。

大学生么就不行啦,因为大学生现在太普遍啦。

相比较其他大学来讲,武汉大学的信息管理学院里面的专业是比较丰富的,而且也是比较集中的。这就给我们信管考研的同学一个比较宽泛的选择方式,不至于只盯着一两个专业。

同时透过武汉大学的信息管理学院,我们也可以大致了解国内的“信管”到底是细分为哪几个专业,这样就可以对我们自己的专业的分类和走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可以看出来,武汉大学的信管学院之研究生院里,下设六大专业,分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出版发行学;信息资源管理。总招生人数为160,还是比较多的。同时,我们注意到了:武汉大学的信管学院的研究生方向里,并没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当然,这不是特例。

在全国大多数学校的信管考研方向中,也没有提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这也就是说,如果你就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本科生,要想考研的话,多半是要“转行”的。

其实这并不能严格的称之为“转行”,因为我们都知道,本科生阶段的“信管”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专业,我们什么都学,但是什么都不是很精通,这样的现象出现在本科教育中是比较正常的,但是研究生就不能这样宽泛的去研究“信管”了,所以出现了如此多的其他专业,但却极少在研究生专业里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现象。

所以好多本科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本科生,比较迷茫,其中对考研的不解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好多大一学生问我:“我怎么很少见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研究生啊,是不是我们这个专业没有什么前途,所以大家考研的时候都纷纷改行了?”于是就形成一种想法,就是这个专业没有什么出路,至少在考研的方面是这样的。看了我上面的表述,可能会消除这些迷茫新生的误解。

专业简介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设有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编辑出版学,电子商务五个本科专业,拥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四个硕士点和三个博士点。借着211工程建设项目的东风,切实加强我院学科建设,实现各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把我院建设成为在国际上一流的综合性信息管理学院。

§总体目标

通过5年至8年(即到2010年)潜心建设,使我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管理等方面的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美国信息管理学科前10名的水平。

§学科群的整合及建设

要以211工程建设项目申报为契机,整合我院现有的5个学科专业和学校相关院系的学科专业交*融合,形成一个优势突出、特色明显、覆盖面广,并对学院和学科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创新性平台,不断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加强学科点的建设

利用学校对重点学科的投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使其在十五期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5~8年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重点学科项目建设

突出我院学科特色,精选10个左右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各类纵向重点项目,大力开展为地方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建设的横向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产出创新性标志性成果。

资料来源:

武汉大学信管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考研能考哪些大学

1.考生可以选择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或者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专业进行考研。

2.在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排名前的高校包括:

1.北京邮电大学(A+)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3.清华大学(A+)

4.电子科技大学(A+)

5.东南大学(A+)

6.上海交通大学(A+)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8.北京交通大学(A)

9.北京大学(A)

10.浙江大学(A)

11.哈尔滨工业大学(A)

12.北京理工大学(A)

13.华南理工大学(A)

14.华中科技大学(A)

1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

16.西安交通大学(A)

17.武汉大学(A)

18.西南交通大学(A)

19.哈尔滨工程大学(A)

20.西北工业大学(A)

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

22.南京邮电大学(A)

23.东北大学(A)

24.天津大学(A)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