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自去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其危害作用以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蔓延到整个金融市场甚至整个美国经济。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升级,多家美国重量级金融机构面临破产或被收购,美国经济也面临着通货膨胀、失业率增加、居民购买力减弱。而美国次贷危机给其他国家的实体经济、金融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直接影响到美国房地产市场以及信用卡等领域,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不断缩小的利差以及多种贷款质量的下降都导致了美国金融机构的盈利情况。与此同时,美国金融机构盈利状况的恶化甚至亏损,必将导致其他各国与之相关联的众多的银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金融机构提高贷款标准,收缩信贷,非政府债券资信下降导致金融产品需求降低等又使得金融市场流动性减少再次导致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价格全面下降。与此相关联的是,北美、欧洲股市、亚太股市均出现剧烈波动。在经济增速较快的新兴市场,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股市前景不明朗,大宗商品抛售加剧,以及东欧地区局势动荡,这都导致投资者离开新兴市场股票基金,这些国家的IPO发行量也较过去有所减少。
这次的金融危机对全球投资者的信心也造成了影响,对投资者对企业盈利和整体经济前景的担忧以及风险的厌恶可能导致投资者的赎买行为增多,从而引发投资者从基金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平仓,同时导致了能源、黄金、工业品和农产品期货价格走低。
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在欧洲,制造业和服务业目前的增长速度已降至自2005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企业信心也已降至两年来最低点。欧元区去年11月份工业产出下降的幅度似乎反映,欧洲制造业已出现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衰退。欧洲面临着信贷市场总体吃紧,企业和消费者越来越难获得融资,进而必然影响到企业经营和个人消费。
美国消费市场疲软和日元的升值,使得日本的出口必将受到双重打击,尤其日本的家电业、汽车业、钢铁业等出口型企业将在金融危机中蒙受巨大损失,从而影响到日本的整体经济。
亚洲地区与美国联系密切,随着金融危机的升级,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亚洲国家遭受到出口走软和消费需求下滑的打击,降低了企业利润。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也影响到这类商品出口;而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也呈放缓趋势。
拉美国家采取的相对保守的金融政策使得这些国家受到直接冲击相对有限,但也受到不容忽视的经济影响。由于全球经济降温、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国国内消费低迷和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的波动,使得占拉美国家出口很大比重的石油、天然气、铜以及农产品的出口收入下降。而出口收入的下降则会使这些国家的公共财政受到,同时加剧货币的贬值。
三、发展趋势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导致金融企业严重亏损,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危害由金融市场蔓延到实体经济,消费者对现状、未来以及劳动市场的前景比较悲观,失业率的增加,加上食品和能源价格高企,导致消费者信心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其危害尚在蔓延。美国经济的下滑可能会抑制全球原油及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但是疲弱的美元可能会使这些初级产品的价格维持在高位。
美国能否很快结束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取决于两大因素:美元稳定和金融环境改善。中央银行通过向市场注入流动资金只能解决金融市场危机的一些表面症状,如果金融环境不能得以改善、不能重新树立投资者的信心,是无法根除危机的主要源头的。
我们从这次金融危机中要吸取这些教训:尽快适应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的趋势,政府主管机关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及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完善金融体制,以便更好地管理金融风险,确保整个市场的稳定。必要时可动用公共资金干预市场,让金融体系能够承受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的风险,以减缓系统暂时崩溃可能带来的全面冲击。这样监管机构既能控制市场的动荡,同时又能灵活应对大型投行的倒闭事件。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金融机构有什么影响
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中国金融机构的直接损失相当有限。由于美国政府信用担保,我国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美国机构债不会有损失。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
外围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消极传导作用。
陆挺:此次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比较复杂。首先,金融机构的直接投资所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据初步统计,我国共
持有海外公司债券约为120亿美元,其中仅有小部分受到影响。如中国各银行借给雷曼资金总计大概为7.2亿美元左右。在外汇储备投资方
面,截至7月底,我国持有51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大约4440亿美元为机构债。对于美国的机构债券,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对此进行担保,
只要持有到期就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二,实际上,最近由于金融市场动荡,美国国债价格正向上走,这是因为大家发现持有其他资产反而变得更加不安全、从而更愿意去
持有美国国债。当然这里面也有风险。由于美国的救市行动而发行的大量国债势必会导致更多的货币供给。从中长期角度看,会抬高美国国
债利率和引起美元贬值,这会对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固定收益资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但这仅是一种风险而已,美元的汇率涉及美国经济、全球
经济、美国货币供给、其他经济体货币供给等多重因素,所以将来也未必一定会出现美元币值走弱的现象。
至于美国中长期利率是否会走高的问题,其实首先要搞清楚是什么“利率”。目前的联邦基准利率只有2%,而且进一步减息的可能非常
大。美国国债的利率最近也持续走低。但由于市场信心走弱,互相不信任对方,金融机构间的借贷利率不断上升,这就是这一段时间出现的
所谓credit crunch(信贷危机)问题。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近来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扩大货币供给,目的在于提振市场信心,降低拆借利率
。当然,如上所言,如果美国发债较多,从中长期而言会拉高国债利率,但这并不是目前所考虑的主要问题。
李稻葵:短期而言,对中国金融机构影响有限,因为我国金融机构在投资方面还是趋于保守,而这次投资在美国、雷曼等投资银行的大
部分还是美国、欧洲等的机构。此外,我们还要关注我们在境外的机构是否有投资,比如一些“中”字号的企业,它们手头拥有大量外汇,是
否进行过投资尚不得而知。
中期而言,确实存在风险,如果中期内美国金融市场能够稳定、金融机构不再继续破产、金融市场进入整顿时期,则未来半年内,发达
国家投资在中国的各种资金有可能出现逆转回流,由此导致新兴市场国家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等。
美国也会采取一些措施,使得美元对全世界其他货币汇率保持稳定。如果美国金融界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对美国会形成进一步打击。至
于汇率问题,我相信,美国在中美汇率问题上不会有太大要求,而是主要希望中国不从美国国债上撤离。
黄益平: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内金融机构在海外证券市场的投资。从目前金融危机发展的情形来看,金融机构面对的
最大问题,第一是投资者信心,第二是流动性。毫无疑问,随着国际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我国在海外证券市场的投资已经出现亏损。不过
这些国外资产本身就是用外汇购买的,因此尚不至于对国内的流动性造成重大影响。况且对于许多金融机构而言,这些亏损也仅仅是账面上
的。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美国的金融危机会引发国内金融机构系统性的风险。我国大多数大型金融机构都是国家所有或控股的,不会出现
倒闭的现象。即使是非国有的银行,也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支持,因此也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从资金流动的角度,一些短期资本的流出、在证券市场投资的回撤等存在可能性,但是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抵御这种冲击绰绰有余。另
外,如果美元币值出现大幅波动,有可能使得人民币汇率很难再持续盯住美元。最近2-3个月的进展表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越来越
大,而对一揽子货币汇率变动则越来越稳定。这实际是一个好现象,意味着汇率政策开始真正落实2005年提出的参照一揽子货币的有管制
的浮动,实际反而能增加汇率的稳定性。